舞狮起源于唐朝时期的说法

舞狮起源于唐朝时期的说法

关于舞狮的由来,民间说法不一。有文字记载唐高祖登基后,为接待宾客而设计的活动,其中“五方狮舞”的表演,被认为就是今日舞狮的雏形。

到了唐朝,舞狮子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舞狮有生动的描绘:

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做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诗中描述的就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唐朝时,狮子受到人们的崇仰和敬爱,人们模仿狮子动作,编成舞蹈演绎至今,据说唐朝天子亲赐狮子为兽中吉祥物,流传于民间。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舞狮的一则动人故事:一日,唐王生重病,一病数月不愈,饮食难进,文武百官大臣都非常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有一个皇妃娘娘进宫探看,她说:“皇上的病只有吃狮肉,才能治愈”。

此言一出,众臣议论纷纷,有人说:“狮子本是先王喜爱的珍稀动物,传世不多,仍属国宝,不能杀”。

有的说:“只要皇上安康,珍稀何为贵”。

最后,国师赞同皇妃娘娘的主张,于是将朝中的“金狮”杀掉,皇上以狮肉为食后,数日昏睡不醒。进食的皇妃娘娘又得了眼病,宫中到处传说,这事与杀狮有关,金狮显灵,国家将有灾难,弄得宫内人心不安。

有老臣进言王爷道:“自从杀掉金狮后,宫中怪事百出,有恐错杀‘金狮’,望王爷主持公道,还狮魂灵”。王爷听其言,奠跪祈祷。

几天后,皇上忽然醒来,大喊道:“有冤者可诉!”众臣见状惊异,细问唐王缘由,原是唐王在昏迷之中游地府,正看到“金狮”伏跪诉冤的情景。阎王令唐王,汝错杀“金狮”,该还一对。

唐王即降旨百官,府前打刻“金狮”一对,以镇妖、除魔,还狮生灵,并将金狮皮挂在宫中作念。

传旨民间,逢年过节,必须以狮皮加身,仿狮动作,狂欢节日。

同时皇妃娘娘生重病,许愿病好后把狮灯、龙灯玩,要狮灯、龙灯、镇妖逐赶魔灵,狮灯在前面耍,龙灯在后面跟,现已成民间舞狮的开台吉言。

此故事虽为传说,但却道出了人们对狮子的敬畏之心。

当时的舞狮子,还流传到了日本。日本的一幅“信西古乐图”中,就画有古代的日本奏乐舞的场面,与唐代的相似,只是规模小得多。唐代以后,舞狮子在民间广为流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民俗大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gyzj.com/2621.html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