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月牙泉的形成原因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甘肃敦煌鸣沙山流沙的怀抱中,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该泉水色蔚蓝,澄澈见底,味美甘甜,如沙海中一块晶莹的翡翠,沙泉共处,碧波荡漾,水光山色相映成趣,成为中国西部自然风光之奇观。

形成原因

月牙泉处在茫茫的黄沙之中,可是两千多年来却在流沙恶浪中安然无恙,“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永不涸竭”,且清澈不腐,可谓“山之神异,泉之神秘”,令人百思难解。其实,月牙泉不涸、鸣沙山山体不变,是因为独特的地形地貌,才使它永远保持着矛盾而又和谐的天然共存状态。月牙泉底下有潜流,故不干涸,且泉水处于循环交替状态,故不腐坏。之所以泉不被流沙埋没,是因为泉四面的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呈月牙形。在这种特殊的地形下,吹进这个环山洼里的风会上旋,把月牙泉四周的流沙又吹到了四面的山脊上。这就是刮大风时人们见到风吹流沙上山坡的奇景,也是月牙泉“绵历古今,沙不填之”的奥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民俗大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gyzj.com/3368.html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