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的艺术技巧
说书的艺术技巧,主要有以下四种:
(1)开脸
评书刻画人物讲究“开脸”。“开脸”是描绘书中人物外形的一种手法。当书中有新的人物出场时,艺人就要说“开脸”,即将人物的相貌、肤色、性格、来历、身份等等特征进行细致或扼要的描述,向听众勾画出其外在模样的基础形象,以求先声夺人。
“开脸”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泛指的,这种“开脸”几乎用在谁身上都可以,容易给人千人一面的单调感;另一类是对具体人物形象的描绘,这类“开脸”是评书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法之一。具体而生动的“开脸”犹如平地惊雷,具有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常评书的“开脸”要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从最引人注目的头部开始描述,然后依次往下交代。这样描述人物的好处是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人的视线规律,能够使人物形象清晰,便于记忆。评书艺人在编写新书时,需要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思想面貌,勾画出他们的相貌特征和气质风度,再给他们配上符合身份的服饰。这样,听众听了就会在头脑中树立起有声有色的人物形象。
传统的“开脸”句式有韵诵体和非韵诵体两种,常用程序化的贯口或诗词赋赞。现代评书中的“开脸”在传统评书“开脸”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摒弃了陈规模式,在句式和语言内容上都做出了新的探索,使人物的“开脸”更具有时代的气息。
成功的“开脸”不仅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还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书的戏剧性。但是,评书要想使人物的思想达到一定高度,仅靠“开脸”是不够的。评书艺人应该认识到人物本身的思想深度,采取多种艺术手法将其表现出来。
(2)摆砌末
“摆砌末”是将书中人物活动的场合背景交待清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描写。
艺人在说书的时候要将书中人物的活动环境向听众交代清楚,或完整详细地描写或三言两语地传神勾勒。像门窗位置的高低,室内摆设的多少,以及山、水、河流、城池、院落、道路的方向等,使听众在听人物之间活动的同时,自然联想到人物所处环境的特色,感到情景交融。
评书的“摆砌末”所渲染的环境是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摆砌末”并不是对一切事物的简单罗列,而应该针对故事的主要情节来精心设计,巧妙地把书中需要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形象地摆在观众眼前,使观众感到身临其境,引起欣赏的兴趣。
“摆砌末”是交融于故事情节和性格塑造的描写。评书中的“摆砌末”所作的环境描写常常是矛盾冲突的外在动因和展开故事情节的契机。
(3)赋赞
赋赞是说唱文学特有的产物,用来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特定环境和景物、渲染场景的气氛。评书中的“赋赞”用于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用句式对偶的长短句骈体韵文加以刻画,声调铿锵,形象生动,给人以美感。
“赋赞”作为传统评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评书的表演中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这种艺术手段对事物景象进行描绘,给人以形象的感觉,表演者多用“贯口”这种曲艺表演形式表现出来。
评书中常见的赋赞类型有歌赋类、赞语类和诗词赞。歌赋类一般能唱,它必须是唱词的一部分,讲求合辙押韵,分上下句。现代评书中能唱的歌赋类已经很少见了。赞语类一般不能唱。韵诵体的赞语以上下句为主,要求一韵到底,但平仄要求没有歌赋类严格。非韵诵体的赞语是句法结构自由的散文。评书中诗词赞多引用古典诗词原作或是对原作稍有改动。
赋赞的运用既能在紧张的情节中缓和观众紧绷的神经,又能在平缓的章节中推波助澜,使之达到高潮。在一部评书作品中赋赞的使用要恰当,适当运用赋赞会有锦上添花之妙,而过于频繁地使用则会给人卖弄之感,从而影响表演节奏,使评书情节松散。故赋赞的使用有“宁可不用,不可乱用”之说。
赋赞是评书艺人直接或间接从生活中提炼创造,在长期的演出中不断改进积累起来的。赋赞历来被说书艺人视为珍宝,大多密不传人。
(4)垛句
戏曲唱腔为了将唱词所表述的某一事件,加以引伸或集中渲染,而在某个乐句之中插入若干字数大体相等的排比短句,称为“垛句”。
评书中的“垛句”又叫“串口”,是为了将书中要描绘的事件、景物或人物形象用若干字数大体相等的排比短句加以引申或集中渲染,以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评书艺人说书到紧要处或精彩处,常会使用“垛句”以强化说演效果。“垛句”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说书人以抑扬顿挫、轻重疾徐的语气叙述、咏诵出来,用以烘托气氛,感染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