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西安大明宫是最高的地方吗
唐朝时期,大明宫就是长安城最高最具有气势的地方,它靠近龙首山,地势极高。站在大明宫的宫殿上可以俯瞰全城,大片的繁华盛景尽收眼底,着实辽阔壮观。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规模相当宏大,占地面积达350公顷,是法国卢浮宫的13倍,英国白金汉宫的15倍。然而一代明君唐太宗为何要花费那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去建造一个如此庞大的政府办公机构呢?并且为什么要取名为大明宫呢?
据说唐高祖李渊打下江山后,发现偌大的长安城里只有太极宫这一座皇宫,并且还是旧隋遗留下来的,他想着自己身为一朝天子竟落得如此境地,心里愈发感到憋屈,不久便在早朝时向文武百官们表达了想要重新修建一座宫殿的想法,但遭到了李世民和群臣的极力反对。他们罗列出各种建造新城的弊处。一番权衡之后,唐高祖为了顾全大局,只得将这个想法暂时埋在了心里。后来,李世民称帝,李渊成为了太上皇。不久,李渊人到中年便患上了麻风痹病,害怕潮湿,而当时他居住的太极宫正位于潮湿低地。因此恶疾频发,久治不愈。一日见李世民前来探望,便再次向儿子说了心里的想法,李世民看到病榻上的父亲,恻隐之心遂起,便决定重修一座宫殿。当时取名为永安宫,意在希望李渊住进去后,能够永享快乐。但是永安宫还没建好,李渊便与世长辞了。那么永安宫后来又为何改名为大明宫呢?据民间传闻,在修建宫殿时,工匠们挖出了一面高约五尺九寸,宽约四尺的大铜镜,铜镜的背面还刻有日月的图案。李世民认为,这是天赐圣物,是个好兆头,便将此宫更名为大明宫。唐高宗继位后,于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对大明宫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又将名字改为蓬莱宫,并入住其中将其作为政治中心。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宫殿又更名为含元宫,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名大明宫。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历史建筑和文物进行了有效保护。1961年,将西安的大明宫遗址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0年,建立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